802.11的数据帧:情报、管理、控制!三位女仆的日常工作!メイドさん💖
一、管理帧 (Management Frames)
核心作用:负责建立和维护STA(工作站,如你的手机、笔记本)与AP(无线接入点)之间的业务关系。所有关于网络发现、身份认证、关联、漫游等“文职”工作,都由管理帧来完成。
管理帧就像是STA和AP之间的“信使”和“外交官”,通过它们交换信息来协商如何建立连接和维护连接。
常见的管理帧类型及其功能:
-
信标帧 (Beacon Frame)
-
作用:宣告网络的存在。这是AP的“广播通知”。
-
工作机制:AP会以固定的时间间隔(通常是100ms)周期性地广播信标帧。这个帧就像一个灯塔,向周围所有的STA宣告:“我在这里,我的网络名叫XXX(SSID),我使用的信道是Y,我的加密方式是Z...”
-
STA的行为:你的手机打开Wi-Fi后,就是在被动地监听各个信道上的信标帧。你看到的Wi-Fi列表,就是手机收集并整理了这些信标帧信息后呈现给你的。
-
-
探测请求/响应帧 (Probe Request/Response Frame)
-
作用:主动发现网络。这是STA的“主动询问”。
-
工作机制:
-
探测请求:当STA想要连接一个已知的(比如保存过的)但当前未听到其信标的Wi-Fi,或者想快速扫描周围所有Wi-Fi时,它会发送一个探测请求帧。这个请求可以是广播(“谁在附近?”),也可以是指定SSID(“名叫‘CMCC’的Wi-Fi在吗?”)。
-
探测响应:听到了这个请求的AP(如果SSID匹配的话)会回复一个探测响应帧,其内容与信标帧类似,告诉STA自己的详细信息。
-
-
与信标帧的区别:信标帧是AP的“定期广播”,STA被动接收;探测帧是STA的“主动寻呼”,AP按需回应。主动探测通常比被动扫描更快。
-
-
认证帧 (Authentication Frame)
-
作用:验证身份合法性。这是建立连接的第一步,类似“对暗号”。
-
工作机制:在STA尝试加入一个网络之前,它必须先通过认证。最基本的认证方式是“开放系统认证”,这其实是一种“假认证”,AP默认相信所有STA,直接通过。在更安全的网络(如WPA2/3)中,认证过程会涉及到更复杂的加密密钥交换,但这仍然是通过交换认证管理帧来完成的。
-
-
关联请求/响应帧 (Association Request/Response Frame)
-
作用:建立数据传输链路。这是建立连接的第二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,类似“正式注册”。
-
工作机制:
-
关联请求:通过认证后,STA会向AP发送一个关联请求帧,请求正式加入该BSS(基本服务集),并希望AP为其分配资源。
-
关联响应:AP如果同意,会回复一个成功的关联响应帧,并分配一个关联ID (AID) 给该STA。至此,STA才算真正地连接上了这个Wi-Fi网络,可以开始准备收发数据帧了。如果AP拒绝(比如连接数已满),则会回复一个失败的关联响应。
-
-
-
去认证/解除关联帧 (Deauthentication/Disassociation Frame)
-
作用:终止连接。这是“断开连接”的正式通知。
-
工作机制:当STA或AP希望断开连接时(比如你手动关闭Wi-Fi,或者AP将一个长时间不活动的设备踢下线),会发送这两种帧来通知对方连接已终止。这是一种单向通知,不需要对方回应。
-
二、控制帧 (Control Frames)
核心作用:负责协助数据帧的可靠传输,主要任务是维护信道秩序和确保数据送达。控制帧非常短小,优先级高,用于快速地抢占信道和进行确认,是保障无线通信效率和稳定性的“交警”和“裁判”。
常见的控制帧类型及其功能:
-
ACK帧 (Acknowledgement Frame)
-
作用:确认收到。这是802.11协议可靠性机制的核心。
-
工作机制:无线信道比有线信道更容易出错。为了保证可靠性,802.11规定,所有单播的数据帧、管理帧在被成功接收后,接收方必须立即回复一个ACK帧。发送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CK,就会认为该帧已丢失,并会进行重传。
-
注意:广播和多播帧因为没有唯一的接收方,所以不会有ACK确认,是“尽力而为”的传输。
-
-
RTS/CTS帧 (Request to Send/Clear to Send)
-
作用:预约信道,解决“隐藏节点”问题。这是虚拟载波侦听机制的核心。
-
隐藏节点问题:假设STA_A和STA_C都与AP通信,但A和C之间互相听不到。如果A和C同时向AP发送数据,AP处就会发生冲突,但A和C自己却不知道,因为它们在发送前侦听不到对方的信号。
-
工作机制 (CSMA/CA):
-
RTS:发送方(如STA_A)在发送一个较长的数据帧之前,会先发送一个短的RTS帧给接收方(AP),意为:“我想给你发一个大数据包,需要占用信道X毫秒,可以吗?”
-
CTS:接收方(AP)收到RTS后,会广播一个短的CTS帧,意为:“大家都安静,我要接收一个来自STA_A的数据,信道将在X毫秒内保持繁忙。”
-
效果:所有能听到AP信号的STA(包括隐藏节点STA_C),在收到CTS帧后,会解析出其中包含的信道占用时间,并在自己的**网络分配向量(NAV)**中记下这段时间。在此期间,它们会抑制自己的发送,即使物理信道听起来是空闲的。这就避免了冲突。
-
-
-
PS-Poll帧 (Power Save-Poll)
-
作用:省电模式下的数据唤醒。
-
工作机制:一个处于省电模式的STA会定期“睡醒”一小段时间,去听AP的信标帧。如果信标帧里指示有为它缓存的数据,该STA就会发送一个PS-Poll帧给AP,意为:“我醒了,请把我的数据发过来。” AP收到后就会将被缓存的数据帧发送给它。
-
**总结
帧类型 | 核心功能 | 典型子类型 | 类比 |
---|---|---|---|
管理帧 | 建立和维护连接关系 | Beacon, Probe, Authentication, Association | 会议的组织准备 |
控制帧 | 协助数据帧的可靠传输 | ACK, RTS/CTS | 会议的秩序维护 |
数据帧 | 承载上层协议(IP等)数据 | Data, QoS Data | 会议的正式内容 |